关于响水大米的介绍
响水大米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特产,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。以下是其详细介绍:
历史渊源
响水大米历史可追溯至 1300 年前的唐代渤海国时期。据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记载,当时渤海国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品之中就有响水大米。传说渤海国国王大祚荣战伤时被宁安渤海镇村民搭救,村民用当地白润大米助其恢复,大祚荣建都后,因听到窗外水泡声,将这种米命名为“响水米”。此后,响水大米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,一直是历朝皇室享用的珍品。新中国成立后,它成为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米。
产地环境
地质条件:响水大米生长于亿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石板地上,石板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为世界地质公园。石板上覆盖着10-30厘米厚的腐殖土,土壤中矿物质、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,有机质含量高达9.8%-11.5%。
气候条件:产区处于北纬44°高寒区域,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3.5℃。年日照时数达2700小时,大于等于10℃的活动积温为2300-2700℃,水稻生长周期长达150天。每年还有超6个月的土地休眠期,能有效防御病虫害。
水源条件:灌溉用水源自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,其湖水来自长白山脉冰雪融化,经湿地保护区汇入,水质纯净、无工业污染,富含钙、锌、铁、碘等多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。
种植技术
品种选择:根据当地积温情况,第一积温区以富士光、五优系列为主;第二、第三积温区以上育397、空育131为主,种子每三年更换一次。
育苗方式:通常采用大中棚钵体旱育苗,以培育壮苗,壮苗标准为秧龄35-40天,叶龄4-5片,苗高14-18厘米。
插秧管理: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℃时,一般在5月15-25日开始插秧,插秧密度采用30厘米×20厘米单行或(40厘米,20厘米)×20厘米宽窄行等规格。
水肥管理:水分管理遵循浅水灌溉原则,在减数分裂期遇低温时灌深水护胎。施肥方面要求化肥与有机肥配合,追肥与叶面肥结合,禁止使用硝态氮肥。
品质特点
响水大米米粒青如玉、晶莹剔透。蒸煮时,饭香四溢,煮出的米饭口感绵软柔糯、富有弹性,饭粒依旧晶莹透亮,饭味清香适口,而且冷饭也不回生。从营养上看,它富含人体所需的 18 种氨基酸,含量达 6.9%,在人体所不能合成的 8 种氨基酸中,响水大米就含有 7 种,同时其钙、铁、锌等矿物质含量也优于普通大米。
产品荣誉
响水大米曾于 1992-1997 年连续三次获“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”,1999 年获中国食品节“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”。2007 年 1 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,2019 年 11 月响水大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。
产业现状
响水大米产区总面积约16万亩,其中核心区面积约8.5万亩,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宁安市渤海镇、东京城镇、三陵乡等乡镇。近年来,当地采用绿色种植、稻田养鸭等有机种植方式,提升响水大米品质。其市场价格因品质不同有所差异,普通绿色种植响水大米十几元一斤,纯正有机的可达30元左右一斤,高端专家团队培育的有机米则上百元一斤。
